发布时间:2021-10-29 19:43:12 四川传媒报道网 本网韩勇
聚焦双减政策 共话生态教育
——热烈欢迎“李黎明名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”莅临龙桂小学指导工作
空气微凉,秋意渐浓,万物苍翠,蓄势勃发。
今天,阳关微暖,龙桂小学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:李黎明名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。怀揣一颗共同的教育情怀,用心用力装扮好一个阳光般温暖的校园,来自三区六县的校长朋友们齐聚李黎明名校长工作室,为着一份对教育的执着,不断的寻找着适合自身学校发展的教育之路。我想,今天他们的到来,对龙桂小学教育未来的发展必将是一次思想的碰撞,精神的鼓舞,行动的指南。
李黎明校长一行来到学校“1+1+1”生态园。解说员杜雪梅副校长对各位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,她向大家介绍了学校“1+1+1”生态园的创建时间,以及探究实践形成的过程。三年的努力、三年的探索,一步又一步,坚定不移,初心不改。发展至今,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运行模式。
生态园里,杜雪梅向大家介绍了“1+1+1”生态园项目概念的形成:学校有食堂,每年要处理厨余四千斤左右,约2吨,于是学校将食堂的厨余进行堆肥处理,在工作站转化为有机肥送到劳动基地,改良土壤,作为肥料,这样厨余变沃土,劳动基地种出的绿色蔬菜再回到师生的餐桌上,形成这样一个循环的有机的生态链,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中体会劳动的乐趣,感恩劳动付出的艰辛,领悟科学的奥妙。
来到小蜜蜂堆肥工作站,杜雪梅给大家讲解了厨余堆肥的原理和操作步骤,以及学校自费自制厨余桶的方式和过程。
厨余桶构造介绍
让厨余变沃土,让垃圾变废为宝,在“湖畔”自然教育机构的技术指导下,孩子们在课后之余又学到了一门新的科学知识。接着,孩子们进行了现场的堆肥操作:瞧,他们自觉的按照分配好的小组,准备厨余、菌糠、手套,整个堆肥过程有条不紊,操作熟练,各位校长惊叹着厨余变废为宝的奇妙,看着孩子们井然有序的操作,心里无比欣慰。
爱,让孩子们在无限的知识海洋中成长,这就是我们作为教育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吧。
“我们把堆肥成熟后的有机肥撒到我们的种植基地,让厨余变沃土,咱们班级的农作物才能长得‘又壮又结实’呢”。哈哈,六年级的小朋友也是我们学校劳动基地的代言人呢。
“旁边的‘新芽’劳动实践基地,‘班田制’管理模式一直运营到现在。为让孩子们能在下雨天也能脚不粘泥的劳作,我们将每块土地进行了硬化,分成了小块;土地旁边的花盆还可以种植蒜苗、葱等一些易成活的小菜呢;为丰富劳动知识,我们还制作了农耕文化墙.....”杜雪梅热情的介绍着。
“蔬菜长势不错”
“每个班级都自己浇水、除草、捉虫吧”
“学校食堂应该不缺蔬菜了”
“老师们也可以来菜地采摘食用”
“我们也要去开垦这样一块有意义的基地了”
......
工作室的成员们看着一块一块肥沃的土地、长势颇好的菜苗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,亲切的言语、温暖的笑容、恳切的交流,让我们倍感温馨和鼓舞。
最后,李黎明名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与学校张双良校长、杜雪梅副校长在多媒体教室深层次交流了“1+1+1”生态园的创建和开展情况。
张双良从国家层面、学校层面阐释了学校生态园项目开发的背景、项目实施的过程以及项目的环保和教育意义。
“学校开展生态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、劳动的价值,同时提升环保意识,感知科学的神奇。让他们学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,培养积极向上的美德,传承美好精神,我们要把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一直做下去。”李黎明校长对我校开展的生态园项目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;工作室的成员们纷纷对学校的生态园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。
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,育人之心守望而待花开。
践行“双减”政策,让学科素养落地生根,
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是我们每一位老
师应该去思考的问题;
优化作业设计,创新教育方式,
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,
高效开发第二课堂;
我们一直在努力。
( 供稿: 南充市顺庆区龙桂小学)
本网责编:杨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