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1-03-29 20:12:06 四川民生发展网 本网韩勇
▲ 石河场平面示意
1 村落概况
石河场村位于南充市南部县石河镇边缘,因两溪流水绕场相交汇,溪水清澈且全为石床河底,故名石河场。其地处四川盆地的东北部,嘉陵江中游,距南部县县城23km,为9个乡镇的交汇处,是宋代真宗年间增设的乡(场),曾经的烽火驿站。因其上达盘龙,下至度门、新政,水陆交通便利,故成为了该区域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商贸中心,当时北至陕西、南至重庆的商贾多汇聚于此,古镇繁荣,店铺林立,商贸十分活跃。
▲ 古场街道
在长608m的老街上,共有房屋192间,其中店铺就有161间,整条街道依然保留着完整的明清风貌,古建房屋都具有典型的川北民居特色。
▲ 古场街道
石河场村坐东向西,东有来龙山,由上而下好似来龙弯曲,龙口在上半场,建有文昌庙,场村中部修建城隍庙,下半场龙尾部分为张爷庙,龙头与龙尾均设有防盗城门。庙后双溪交汇处架立着咸丰古桥,山两边种植松林超过213hm2(3200余亩);村落北边紧靠嘉陵江,山上树木茂盛,空气新鲜,地势幽静,两溪和松林沟清水长流,小溪上修建凉水井、乌龟石。石河场有古诗“上文下武中城堭,咸丰古桥连望乡,双溪流水绕场后,绿柳成荫百花香”。
▲ 城隍庙
2 街道格局及建筑特色
石河场村古街分为上街、中街、下街,上街建有文昌宫,对面为文昌宫戏台,现今戏台仍在使用,留有大片空场;中街修建有城堭土地庙;下街为张爷庙,古建筑布局及街道脉络格局清晰,保存完整。
古街总长608m,街宽5.9m,呈“一字型”街道格局。场上多为二、三层建筑,层高约为2.3m,古建筑房屋共计192间,建筑总面积1.2万m2。古街巷空间的关系比例D/H值约为1.3,空间形态亲切宜人,为向心内聚空间,街旁建筑高低错落,体现了传统古街巷的典型特色。
▲古场街道
古街现存建筑全为清代所建,浓墨重彩,具有青瓦、粉墙、坡屋顶、穿梁斗拱的建筑结构;建筑色彩浓重,常用彩绘雕花等来进行建筑的装饰;墙体多采用竹编泥墙,这些建造特征都能体现出典型的川北民居建筑风格。
▲ 古场民居
房屋开间一般为3.6m左右,进深8至20m不等,因自古以来石河古街就是经济文化及商贸中心,房屋同时为商业功能服务,前庭临街铺面以活动木板为门,关即为墙,开即为市。卧室一般设置于二楼,厨房、厕所设置于后房后部分,一般人家无专用堂屋,大户人家设有天井、厅室、堂屋等。
▲ 古场民居
▲ 古场民居
建筑内部也充分显示了川北民居特色,屋顶挑梁均雕刻有精美的花鸟虫草龙凰图案,寓意吉祥美好;其结构体现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;以立柱和横梁结成梁架,檩条上通过青瓦覆盖连成屋面,房间之间用木质裙板或土墙相隔,川北民居这种传统的建筑手法,使墙面的承重压力得到减轻,便于门窗等的自由开设。
▲ 屋顶横梁
▲ 建筑细部
▲ 装饰图案
(1)文昌宫。
文昌宫位于古场的上街街头,总面积1200m2。据资料记载,文昌宫为康熙年间设立的官办小学,弘扬儒学思想,文昌宫中堂设立孔子塑像,相传阆中陈氏三状元当年就曾经在此读书。建筑为全木结构,具有典型的川北特色,以原木色为主,屋顶铺就小青瓦,四角飞檐尤为精雕细刻,古色古香;门窗布局造型亦十分讲究,注重细节雕琢,强调粗中有细。宫前种植树龄逾200年的黄葛树,旧时风俗,在我国西南一带,只有寺庙及公共场所可以种植此树,它在佛经里被称为神圣的菩提树,其树干虽然已空,但仍然枝繁叶茂,古意盎然。
▲ 文昌宫
(2)张爷庙。
张爷庙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(1795年),为南部县文物保护点,建筑为全木穿斗结构,做工考究,梁檐雕刻的花鸟虫草龙凰图案活灵活现,线条十分细腻,设计精美。屋檐四角起翘,屋脊正中用青瓦堆砌成特殊的官帽形。庙前立有《张爷庙碑序》,川人尊称张飞为“张三爷”,以传承其忠贞、威武、刚直不阿的品格。在张爷庙的对面,建有张爷戏台,供村民日常娱乐生活所用。
▲张爷庙戏台
3 民俗文化特色
石河场村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通过千年的历史沉淀,这里民风淳朴,积沉着许多民俗文化,现遗存的有元代杂剧——关汉卿所著《状元堂陈母教子》,剧中故事讲述陈母冯氏严格教育子女要清正廉洁、勤政爱民,三子尧咨中状元后收了许多贵重礼物,陈母气愤之极,立即重责(即历史上的棒打金鱼的典故),陈氏家风传遍京城,皇上知道后,嘉奖了陈氏,因此陈氏兄弟为官清廉,政绩显赫。
▲ 柱础
除了元代杂剧外,石河场村还有舞龙、车车灯、金钱棍、彩扇秧歌等演出活动及剧目。本村现有舞龙传艺数十代人以及老年龙灯队、妇女龙灯队。车车灯、金钱棍、彩扇秧歌等明未清初的民间小剧,是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节庆表演,因唱词简单幽默、风趣生动,深受广大群众欢迎,多次在川渝得到登报表扬并在电视台播送。
4 保护发展建议
石河场村保留着较为完整的村落街道格局,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独特的乡村环境,可以反映出此地的发展脉络与古代巴人的传统遗风,科研与建筑艺术的价值都很高。政府虽较为重视对其传统建筑及街道的保护,但因历史及人文观念、公民整体素质等原因,不少建筑已经破败,且村庄风貌问题十分突出,新建砖石房屋与古建筑格格不入;在未来发展中,应重视对古建筑的修缮及保护,对新建建筑可继承传统,发扬优秀的川北地方特色;重视对村落整体的保护规划,立足现实,制订科学规划,划定保护范围,制止破坏古建区域的建设活动;不断提升村落的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提升居民生活品质、优化游客体验;重视对古建筑如文昌宫、张爷庙戏台等原有功能的使用,定期举办民俗文化节、庙会、节会等活动,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传承及延续。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2238655379@qq.com
本网责编:杨冉